#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PRdaily立場#
“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strong>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非遺、老字號沿襲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既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是獨屬于城市的一種文化記憶。廣州市荔灣區擁有豐富的老字號、歷史地標等社會公共資源,既沉淀著廣州百年老街的市井氣息,也體現著廣州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蘊。
作為廣州首個非遺街區的永慶坊,在麻石街道和騎樓街上坐落著趙家獅、廣彩、牙雕等非遺工作室;廣東粵劇藝術博物館用古典嶺南園林呈現粵劇當年的情境,以高雅別致的建筑傳達著非遺文化的魅力;擁有142年歷史的餐飲老字號品牌陶陶居,不僅是廣州人的生活方式,也成為了廣州飲食文化的代表……
來源:永慶坊公眾號
來源:粵劇藝術博物館公眾號
2022年,廣州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為重點,開展了一系列兼具創造性和現實意義的新工作,廣州市社會公共資源商標品牌知識產權保護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把荔灣區作為這一項目的切入點和重要試點,一方面,是因為荔灣區擁有豐富的老字號、歷史地標等社會公共資源,便于探索出一個有效的公共資源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加強社會公共資源商標品牌保護,幫助荔灣區真正建成一個在實現“老城市 新活力”工作中出新出彩的典范,形成可向全省乃至全國復制的模式。
在探索非遺文化創新發展之路的過程中,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助推荔灣區設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保護工作站,鼓勵非遺傳承人發揮領頭作用,引導區內重點中醫藥企業利用知識產權金融等方式,推動其非遺文化高質量發展。比如,提出以“一店一方案”方式幫扶老字號在知識產權布局等方面實現提升,引導荔灣區的老字號利用品牌優勢培育一批具有高品牌附加值的商標。
知識產權的賦能作用在荔灣區“老城煥新”上得到了一定體現,借鑒荔灣區的發展模式,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在進一步加強公共資源和知識產權保護這一問題給出了方向指引。一是要提高站位,充分認識加強公共資源商標品牌保護的政治意義和現實作用,加大對侵犯公共資源、傳統文化商標、專利權的打擊力度;二是要做細做實,進一步厘清荔灣公共資源知識產權家底,系統地公共資源進行深入梳理、分門別類、分檔分級,形成一個荔灣區公共資源知識產權儲備庫;三是要以點帶面,以“永慶坊”的有關工作為一個切入點,繼續深入推動“永慶坊”區域公共品牌中知識產權鏈條里的每一個環節的建設并加強區內其他特色公共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四是要樹立典型,打造老城市公共資源知識產權保護新模板,荔灣區市場監管局要在知識產權工作中堅定做出荔灣自己的特色,以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新模板為目標,為全市公共資源知識產權保護作出積極貢獻。
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荔灣區的經驗做法是傳承傳統文化的先進典型,同時也彰顯出知識產權在激發傳統文化活力、煥發城市新面貌中的重要作用。據悉,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已把公共資源商標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列入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在總結荔灣區的先進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統籌推進全市公共資源商標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原標題:老品牌如何煥發新活力?知識產權彰顯賦能力量)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